最新消息

氣血虛弱恐增小腦萎縮症風險 這些常見症狀你中幾項?

媒體報導

▲罹患小腦萎縮症非不治之症,中醫治療補足體質、改善氣血臟腑虛弱的問題,病情好轉不是奢望。(圖/NOW健康製作)

你是否經常容易感到疲勞、倦怠無力、體力不佳、呼吸氣短、容易心悸及失眠,或是常被別人說臉色蒼白、黯淡無光澤?只要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症狀,當心有可能是氣血虛弱!依據中醫理論,氣血兩虛是指元氣不足、化源匱乏、氣不生血而導致人體生命活動物質基礎不足,臟腑功能衰退是臨床表現,氣血兩虛的人較容易罹患疾病,包括被西醫判定為無法根治的小腦萎縮症也是其中之一。(NOW健康 林郁敏/新北報導 2021-03-26)

▲這些氣血虛弱症狀,你中幾項?(圖/NOW健康製作)

中醫採積極治療補足血氣脾腎 改善小腦萎縮氣血兩虛症狀

什麼是小腦萎縮症呢?小腦萎縮症是一種小腦退化的疾病。小腦在人體主要是協調控制肌肉神經運動、反射反應及平衡感,當小腦逐漸萎縮、退化後,就容易出現走路搖擺、容易跌倒、平衡感異常、寫字不順、吞嚥困難等症狀。

西醫認為小腦萎縮症是不治之症,只能延緩惡化卻無法根治,治療上通常會施以維持療法,讓患者服用Q10、維生素B12,或視情況給予多巴胺藥物,再搭配復健運動,僅以延緩惡化的消極治療為主。

然而中醫則認為小腦萎縮症可透過調理體質、補氣補血、補脾和腎,將氣血循環提升後,自然能延緩惡化,甚至有好轉的可能。治療此症有多年經驗的中醫師張賜興指出,小腦萎縮症患者通常會有腸胃功能不佳、腎氣不足、氣血虛弱、脾腎兩虛等身體狀況。所謂「氣」屬陽,「血」屬陰,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,故氣虛難以化生血液,而血虛又難以守住氣,兩者相互牽連,補血之前應先補氣,補氣即能生血,且氣足元氣就旺盛,免疫力也會隨之增加。

針灸中藥內外兼治 輕症患者半年可望改善

張賜興以自己曾收治過的患者為例,一位67歲的婦人因罹患橋腦和小腦萎縮症,症狀包含口齒不清、飲食容易嗆到、膀胱無力需人工導尿、平衡感異常,且嚴重到幾乎無法行走,只能坐輪椅或拄著四腳助行器前進幾步,同時還合併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以及心臟無力、嚴重失眠、容易疲勞、腰痠背痛等症狀,自去(2020)年8月起,該名婦人經由其他小腦萎縮症的病友介紹前來看診,在近5個月的治療後,症狀已改善許多,現在甚至可自行爬10層樓梯。

張賜興進一步說明,中醫治療小腦萎縮症會先以常態性的療程如針灸、推拿、內服中藥做初期治療,若患者的病症較嚴重,像該名婦人起初求診時幾乎已無法行走,便會視復原情況在療程中後期加入外貼膏藥療法,將特製膏藥貼於患者的頸後方,並按摩促進循環,幫助藥性進入體內。通常輕症或中度症狀的患者,治療約半年可明顯改善,較重症的患者則建議持續治療1年以上,將體質和其他症狀做徹底根治。

張賜興最後提醒,平時就應該留意睡眠充足、適度運動促進氣血運行,以及飲食方面忌冰冷食物、發酵麵食和加工食品,多攝取紅色食物如紅棗補血、黑色食物如黑豆補腎。最重要的是用正向積極的心態對抗疾病,並耐心接受治療。

最新文章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