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療項目

小兒腦性麻痺

治療項目

1名現年30歲的越南新住民女性與先生經營1家麵店,每天辛勞工作,在她懷第3胎時,體質明顯虛弱,但因工作忙碌,感冒也未就醫,直到某天出血後緊急送醫,提早引產生下6個月約600多公克的男嬰,經醫院進行檢查後,男嬰被診斷為小兒腦性麻痺,復健治療長達1年多,但在認知、語言、活動及學習能力上,仍不及同齡幼童。佑德中醫診所張賜興醫師提醒,若確認孩子罹患小兒腦性麻痺,欲治療可至小兒腦性麻痺中醫新北市診所,包括新莊、板橋、泰山、迴龍、蘆洲等地就診。

究竟小兒腦性麻痺原因有哪些?可能會引發哪些小兒腦性麻痺症狀?又可透過何種小兒腦性麻痺治療方法改善症狀?

小兒腦性麻痺常見原因與症狀

根據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的資料顯示,小兒腦性麻痺發生率在國內估計為千分之一到三左右。小兒腦性麻痺是1種影響嬰幼兒腦細胞受到損傷或病變,所引起的運動機能障礙,而小兒腦性麻痺原因涉及多種因素,西醫認為可能是嬰兒在妊娠期先天腦部發育不良、先天腦部畸形、母體感染放射線過量照射、藥物中毒、子宮或胎盤功能不好、先天性異常,以及母親罹患疾病、代謝或內分泌異常等。

此外,嬰兒也有可能在生產期間因早產、難產、缺氧、臍帶繞頸、胎兒窘迫,或者在出生後早期遭到感染、腦部發炎、身體疾病、代謝或內分泌異常,以及黃疸等因素而導致小兒腦性麻痺。

其中,早產若以中醫的觀點來看,被視為先天肝腎不足的表現,這可能導致孩子發育遲緩、筋骨萎弱,中醫描述這種情況為「五遲」或「五軟」,具體表現在頸部難以挺直、手腳難以用力、腰椎難以打直坐正等方面。一旦因早產確診小兒腦性麻痺,便可能會出現腦部發育遲緩,且隨著年紀增長,走路還會像剪刀腳、平衡感異常、外型瘦弱,並經常合併智力、視覺及聽覺障礙等小兒腦性麻痺症狀。

小兒腦性麻痺治療方法有哪些?

罹患小兒腦性麻痺怎麼辦?是否能透過治療而達到小兒腦性麻痺改善的目的?目前在現代醫學方面,目前尚無有效的小兒腦性麻痺治療方法,但患有小兒腦性麻痺的孩童可能會需要藥物、手術,以及其他輔具來改善肌肉功能;飲食方面則建議應多採取高鈣、高維生素D及高磷的飲食,對小兒腦性麻痺孩童來說,具有強健骨骼的效果。

中醫如何治療小兒腦性麻痺?

中醫理論將小兒腦性麻痺原因歸於肝腎不足和脾腎兩虛,腎為先天之本、脾胃為後天之本,應從調理脾肝腎三經來服藥調理,再搭配頭皮針及體針的針灸治療,針對穴位刺激,初期每天施針,待改善後可改為2天施1次針即可,但小兒麻痺治療過程往往須長達2至3年或更久,家人的耐心和配合是成功的關鍵。若民眾欲接受小兒腦性麻痺中醫治療,不妨至小兒腦性麻痺中醫新北市的診所,包括新莊、板橋、泰山、迴龍、蘆洲等地就診,期間可同時配合西醫檢查和復健,有助加快小兒腦性麻痺治療速度。

其他治療項目